长寿日报全媒体报道组 1月11日,参加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围绕区政府工作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法院工作报告、区检察院工作报告和区计划、财政工作报告进行讨论。大家认为报告有亮点、有特点,对于未来五年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围绕保障民生、服务发展,畅所欲言,谈感触、提建议、增信心。 巴川江、张明生、张华、游智明、左永祥、何以龙、王身高、谭伟、王志宏、蒋牧宸、潘晓林、郑勇、唐华、李吉华、霍家勤、宋平、汤晓强、卓大林、何一波、张昌红、涂山全、柳德新、梁经顺参加了讨论。 左永祥、张昌红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长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工业方面,“一区一园”提质发展;农业方面,“农业三园”基本建成,“五区”稳步推进,“1+5+2”特色农业体系初步形成;区域物流中心得到了专业化发展;旅游业方面亮点纷呈,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翻了两番。未来几年,长寿一定要集中精力,统一思想,持续发力,探索小城镇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继续推进文明城区建设,通过教育、教化,不断提升市民的修养、修为,让文明真正深入人心。 汤晓强、何一波提出\,要扩大农村救助保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将农房受灾、大病重病等纳入救助范围;实现动态扶贫,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打通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真正实现农村交通互联互通;加强水质监测和自来水入户工作,建好管好用好饮用水工程;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农旅结合、文旅结合、三农问题等重点工作出措施,实现增产、增值、增效、增收有机结合。注重消费方面的活动策划,聚集城市人气,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教育,提升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品牌化发展;加强产业的结构性调整,注重延长产业链,提升竞争实力;联合长寿湖上下游地区,加强河道污染的监管和整治,打造宜居长寿。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孙廷胜、洪其昌、 李鑫萍、梁德志、王平树、杨泽民、邹宣英代表建议,立足长远,优化布局,合理规划用地。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小区停车管理,缓解物业纠纷;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规划,争取加快长寿轻轨交通建设,进一步方便园区产业工人生产生活;开通北城大道公交车路线,为工业园区产业工人提供交通便利。 周俊屏、王宣、张新明、刘伦科、马晓鸿等代表建议,加快推进老槽口大桥和官栈河大桥的建设,形成云集、龙河和长寿湖的内环路,将三个镇串联成片。在龙河镇合兴村修建农产品集散地,利用高速公路合兴入口和长寿湖高铁站,把龙河、云集、长寿湖的农产品运销各地。加强街镇环保人员专业化培训的投入,专业设施设备的配置,提升全区环保监督力度整体水平。 袁轲七、刘强、刘伯胜代表建议,加大基层基础工作的建设力度,重视村居社区工作。抓好以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对网格化管理的资金投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网格化管理的队伍中来,让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和谐、美好。加强对沿湖街镇的污染治理,严格控制畜禽的粪便排放,保护好水资源。 “执行是兑现生效裁判确定的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法律程序,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法律权威和社会稳定。殷俊勇、谭紫昕、陈勇、朱玲代表建议,加大信用惩戒力度,扩展失信信息的发布平台和载体,推动联合信用惩戒,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手段联合信用惩戒工作新常态。进一步完善执行救助制度,探索多渠道执行救助资金筹集机制,强化司法救助、社会救助的衔接。积极探索陪执员制度,邀请社会人员参与执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