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纬招商网(www.zhongguozhaoshang.com)为大家总结为以下七个方面:
1技术人员缺乏。现在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和管理的均为20世纪80、90年代培养的蚕桑专业技术人员。蚕桑专业人才十分紧缺,特别是基层一线的蚕桑技术推广人员出现了断层现象,给科技兴桑、科学养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2设施设备落后。由于养蚕业是个季节性行业,养蚕所需要的设备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设备,加上其行业的冷僻性,所以现在养蚕的多数设备,基本上都是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设备,缺乏更新和发展,设备陈旧、落后, 使得生产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3行业制度不规范、缺少监督。由于体制不顺,没有形成行会,重庆养蚕业没有正规的行业规范,这严重制约了重庆养蚕业的健康发展和行业竞争力。没有行会,也就缺少了对养蚕业的市场管理和监督。
4蚕农小农经营、创新意识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养蚕业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模式,由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品种落后,其经营模式严重制约着养蚕业的发展。
5缺少政策支持和引导。近些年,对于如何扶持蚕桑产业的发展,政府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项目基金少。在市场陷入混乱、不规范的时候,政府的引导作用极为不显着[3]。
6蚕桑生产效益较低。蚕茧是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它的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际、国内环境影响,茧丝绸商品价格一直趋低,而蚕农所用的化肥、农药、蚕具、人工工资等生产资料价格和其它农产品价格却普遍暴涨,蚕农生产积极性受挫,部分地区出现挖桑改种现象,很多养蚕农户放弃养蚕而进城务工,只有少数妇女和老人在家养蚕,养蚕农户正逐年减少[4]。
7实用技术推广不到位。桑园统防统治、大环境消毒、小蚕共育、方格蔟营茧等等栽桑养蚕方面的技术,多数停留在示范点上,推而不广,实施不到位。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补助政策少、措施乏力、目评收购蚕茧、蚕农服务质量下降等。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分析解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