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成“绿色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石柱大力推进以保护生态为首要任务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着力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在保持现有工业园区开发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服务向园区集成,确保“面上保护、点上开发”。
同时,优化升级“四大”特色支柱产业,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发展,努力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和优势资源生产加工基地”。
1、华丽蜕变 打造生态工业强县
2006年1月,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石柱县工业园区为特色工业园区,园区规划为“两园两区”,即南宾工业园、生态工业园、龙潭有色金属矿业集中区、万朝非金属矿业集中区,总体面积约15平方公里;2007年3月,工业园区正式开建;2015年3月,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1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126%。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石柱县工业园区已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园区连续5年获得“全市优秀工业园区”殊荣,2015年一季度以园区为主的石柱县工业经济增速位居全市第八位、渝东南第一,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6%。
据了解,自石柱被纳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范畴以来,石柱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快以保护生态为首要任务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将绿色生态工业作为发展重点,决定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园区以外不再发展工业。
因此,以发展“绿色生态工业”为主题,石柱围绕“工业强县”战略的总体部署,一步步全力建设工业发展大平台,让园区发展水平逐步登上新台阶,进而成为县域经济“第一增长极”。
目前,石柱一改工业用地紧张、污染严重、各自为政的散乱局面,将全县工业要素向园区集中,使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其中,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截至2015年4月,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76家,建成投产企业49家,成为石柱工业发展的主战场。预计到2020年,园区将累计新增工业投资150亿元,实现产值50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90%以上。
2、调整布局 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摊开工业园区地图,可以看到各色规划板块排列有序、稳步推进,各类符合石柱生态工业布局的中药及农产品加工、汽摩配套等企业相继落户园区,为石柱工业经济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在发展过程中,石柱县委、县政府精益求精,围绕“两园两区”的明确区位、资源及项目入驻情况,预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按照“总体规划、分片启动,市场运作、兼顾企业”的搬迁原则,园区计划在3年内完成南宾工业园A区整体搬迁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对环保效益差、产业附加值低、不利于集约化发展的落后产业进行淘汰升级,引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在空间上靠拢,优化产业结构,确保企业搬活搬强,促进石柱工业的创新、转型发展。
同时,以资源环境可承载为前提,实施工业“提质增效计划”,重点围绕延伸四大特色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方面招商。具体通过提高园区入户门槛的方法,筛选环境污染小、市场前景好、投入产出强度高、就业带动力度大的环境友好型工业项目入驻,着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
目前,园区正进一步规范、优化招商引资程序,加强对落地项目的履约监管。全面清理已入园项目的协议履行情况,对部分履约且仍有发展意愿的项目签订补充协议,并进一步约定权责,严重违约的项目予以清退。
3、挖掘优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山峦起伏,江河纵横。曾几何时,交通是制约石柱县发展的最大瓶颈。
石柱自从提速出境交通建设以来,以“建设大通道、连接主干线、形成新网络”为目标,加快了出境大通道建设。
2013年11月,丰石高速全面建成通车,沿江高速公路也稳步推进建设,预计2016年初全线完工。同时,梁黔高速公路将实施开工。
2013年12月,建设了4年的渝利铁路通车完工,正式衔接沪汉渝蓉铁路线。
2014年,长江上游的深水良港——西沱江家槽港口码头建成。
至此,“四高一铁一港”(忠县—石柱—利川、涪陵—丰都—西沱—万州、丰都—石柱、梁平—石柱—黔江4条高速公路以及渝利铁路、长江黄金水道)的交通网络体系把大山里的石柱与世界连通,石柱到重庆主城仅需1.5个小时。
“四高一铁一港”的建设完工,使石柱彻底破除了交通瓶颈,一举发挥渝东枢纽重要交通门户的作用,成为长江产业带、成渝经济区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三大经济板块的交汇点,也为石柱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
与此同时,石柱是全市唯一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可享受西部大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国家扶贫、三峡库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等多项优惠政策。
石柱集两大优势于一身,为投资兴业提供了优越的大环境,这促使石柱工业实现了蝶变,得到质的提升。
“我们充分挖掘和培育产业资源优势,多方强化‘软实力’,就是为了全力打造交通枢纽、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吸引企业前来落户。”据石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园区推行“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以“招大、选优、引强、聚群”为指南,坚持招商与安商并重。
而今,石柱已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涉企服务体制机制。如“代办制”、“一站式审批”等为企业服务;加大对入驻企业的帮扶与督促,积极争取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和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公用平台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推行“一对一”企业联系服务制度,解决工业企业各种生产经营难题,促进入园企业达产增效。
4、绿色低碳 拓展“产业链条”空间
走进重庆骏达木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流水线上,员工们正紧张忙碌着,检验、包装、运输,一张张高品质中(高)密度纤维板相继出炉,被门外等候的运输车相继载走,销往川渝、长三角、华中、华北及西北等地区。
很难想象,这些高品质中(高)密度纤维板都是由剩余的树根、枝桠料制成的。“通过世界领先的机械设备,我们将原本可废弃的剩余材料利用起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公司负责人说,剩余料较之圆木材更节省资源,且质量优越,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装饰装潢、复合地板、音响、乒乓球台等。2013年,骏达木业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美国加州CARB认证。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达2亿元。
重庆万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莼菜手工香皂也远销日本,受到海外用户的热烈欢迎。活体保鲜莼菜、莼菜饮料、莼菜茶包、莼菜手工香皂……现今的石柱早已改变直接出口原材料的方式,实现了农业原料的再加工甚至深加工,极大地提升了原材料的经济效益。
自然资源再利用、农业资源工业化,通过这些窗口看见的正是石柱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当前,石柱正从一个农业大县转型向工业大县发展,形成和扩展了农业专业化的区域市场。辣椒、长毛兔、黄连、莼菜、土豆等特色农产品为适应谭妹子、小天鹅、金兰纺织、东田药业、金田农业等企业需求,均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农业核心产业,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从而实现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的链条,带动了农业,促进了工业,并最终形成专业化的区域市场,逐步推动全县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石柱工业园区简介
重庆市石柱工业园区是2006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特色工业园区,包含“两园两区”,即南宾工业园、生态工业园、龙潭有色金属矿业集中区、万朝非金属矿业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
立足石柱县丰富的资源优势,结合全市“6+1”产业体系,园区主要发展新材料、能源矿产、机械电子、医药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新材料主要以高档玻璃、硅微粉、无机粉体环保纸、中高密度纤维板等产业为主;能源矿产以火电、风电、煤炭、铅锌矿等产业为主;机械电子重点发展配套零部件、通用装备、汽摩零部件、整车装备等机械制造;医药及农产品加工以黄连资源深加工以及辣椒、莼菜等一系列农产品资源加工为主。
充分挖掘石柱“生态+交通+资源+政策”的优势,园区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门槛,围绕园区产业定位,从“环保高效”入手,招引优秀企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之路。
2015年,园区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家,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