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其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重庆高新区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重庆高新区西区路网体系畅通
彩云湖远眺
重庆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标准厂房
和平自动化公司研发的三维识别机器人
墨希公司工作人员展示单层石墨烯薄膜成品
植恩药业工作人员进行医药实验
本报记者
刘艳报道
重庆,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其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重庆高新区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1991年,重庆高新区成为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高新区之一,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任,踏上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征途。20多年来,重庆高新区先后经历了三次管理体制和开发空间调整。2010年10月,重庆高新区管委会重新组建,规划建设范围在保留原石桥铺、二郎片区2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由北向西调整为拓展开发西区金凤、含谷、白市驿组团53平方公里。由此, 重庆高新区开启了“三次创业”新征程,掀开了创业发展新篇章。
第一个10年,重庆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生化制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及节能环保、汽车配套产品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一次创业”扎稳根基;第二个10年,重庆高新区建成了西部第一个生态科技商务区——EBD,“二次创业”硕果累累;第三个10年,重庆高新区将目标定位在打造一座未来科学技术城,“三次创业”正铸造着下一个奇迹。
唱好“高”与“新”的主旋律
“"三次创业"以来,重庆高新区积极构建起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为优势产业,现代商贸物流、新材料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步发展的"1+3+X"产业体系。”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了产业体系作指引,重庆高新区如何实现“高”与“新”的谋篇布局?
通过抢抓国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机遇,认真贯彻重庆市加快五大功能区建设部署,重庆高新区谋划了“一基地、两中心”的发展蓝图。
“一基地、两中心”是指重庆高新区西区打造国家级综合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区打造石桥铺、二郎两大高技术服务中心。
据介绍,未来重庆高新区西区将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和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合理布局建设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西部现代商贸物流园、生物医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园、研发总部园等新兴产业园,打造带动重庆市、辐射西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东区石桥铺高技术服务中心主要发展以软件及信息技术、研发设计、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产业;二郎高技术服务中心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等,加快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高”与“新”是贯穿重庆高新区发展的灵魂。在重庆高新区人看来,想要不断找寻既“高”又“新”的经济增长极,扶持和鼓励企业创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001年,植恩药业以孵化企业的身份在重庆高新区注册成立。当时几乎没人相信,这家刚刚“诞生”的企业,能在被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帕金森药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2月,重庆植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盐酸罗匹尼罗原料药和片剂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并通过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认证,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据了解,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帕金森病病人,占全球帕金森患者总人数的一半,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帕金森药品多为进口药品,价格昂贵,患者长期使用很难承受。“植恩药业研制的药品相对目前的进口药物,可大幅降低成本,有效避免并发症、降低副作用。”重庆植恩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药品已成功上市销售,2015年产值有望达到5000万元。
从孵化企业成长起来的植恩药业只是重庆高新区成功孵化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高新区还涌现出大批重量级的高新技术企业。
记者了解到,荣获2013年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的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位于重庆高新区二郎高技术服务中心,是专业煤矿安全技术和装备供应商,主要从事煤矿瓦斯、火灾、爆炸、尘害、水害、热害防治及其应急救援的技术装备研发与生产、销售,2013年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亿元,利税6.22亿元。
“规划先行、制度保障以及创新平台、经费投入的强力支撑,是重庆煤科院科技创新取得成功的保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原有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基础上,公司又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了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预防与技术鉴定实验室、瓦斯(煤尘)爆炸灾害预防与技术鉴定实验室以及重庆市矿山物联网关键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形成支撑五大专业和五大产业所需的完备实验系统。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方面,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经费投入渠道, 2011-2013年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实际投入均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6.5%以上,有力支撑了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公司可实现收入30亿元、利税7亿元。
在重庆高新区,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据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科技科科长倪力介绍,近年来,重庆高新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0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其中2013年分别新增37家、6家和10家,占重庆市新增数的26.4%、16.2%、16.7%,新增数量均为重庆市第一。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首批在“新三板”挂牌的4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来自重庆高新区。重庆高新区已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沃土。
今年以来,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的良好势头仍然在延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重点新产品45个、高新技术产品79个,分别占重庆市的12%、13.3%和15.7%,新增数量均位居重庆市首位;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11个……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背后彰显重庆高新区已经踏上了一条贯穿灵魂的“高”与“新”的发展道路。
高端项目集聚
新兴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重庆高新区“1+3+X”的产业发展体系中,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位于重庆高新区西区、占地面积11.97平方公里的重庆高新区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发展快速推进,吸引了台晶电子、超众等近50家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入驻。“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主要以智能电器和笔记本电脑为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整合重庆高新区内的IT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资源,打造辐射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的IT产业发展龙头。”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与我国内陆最大的保税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零距离相连,紧邻惠普、富士康、英业达等企业,可以实现产业配套的无缝衔接。此外,重庆高新区通过提档升级二郎高技术服务中心和石桥铺IT数码港,同时向研发、销售两端延伸,完善研、产、销、服四位一体的产业链。
除了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金字招牌的重庆高新区,还将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新特色发挥得有声有色。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22日,重庆高新区企业中元生物与全球免疫诊断行业巨头瑞典默克迪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糖尿病科技中心。中元生物常务副总经理刘畅表示,目前双方已合作开展糖尿病诊断新产品研发,首个新产品预计今年年底上市。采用这种新产品,专业机构只需10分钟就能精确检测糖尿病,而现在则需要17-24小时。刘畅还表示,在重庆高新区的帮扶下,成立仅5年的中元生物公司连续多年销售额成倍增长,如今已成为重庆市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领军企业。据悉,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签约入驻位于重庆高新区西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
据介绍,重庆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生物医药研发技术服务等为产业发展方向,是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销售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园区重点建设研发孵化、制剂生产、医疗器械三大基地,其中一期项目已建成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截至目前,已有6家优势生物医药企业签约入驻该园区。除此之外,重庆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还成功引入重庆医科大学生物科技产业园、重庆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等项目,并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临床实验产业化的产学研快速平台。
如果你认为重庆高新区的高端产业只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那你就“out”了。在重庆高新区,石墨烯产业正作为新材料产业的后起之秀,在这里书写着新的“奇迹”。
石墨烯能做什么?举例来说,通过石墨烯技术屏幕可以薄如纸张,并能折叠装入口袋。2013年初,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宣布成功制造出尺寸达国际最高水平的单层石墨烯。随后,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重庆高新区,迈出了石墨烯产业化的第一步。
“目前国内和国外的石墨烯技术发展水平同步,全球最顶级的实验室如IBM也正在攻关。我们公司无论是产能、工艺指标还是成本,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吸引多家企业参与共同研发。”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在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单层石墨烯项目的集聚效应下,中下游企业纷纷到重庆高新区筑巢。去年年底,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的重庆石墨烯产业园在重庆高新区正式开园。川马电子、欧帝光学、松录科技等智能终端企业纷纷签约落户,预计项目完全达产后年产值近百亿元。
石墨烯如何更好地实现产业化,如何吸引下游企业积极参与?重庆高新区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为了让愿意到重庆、愿意参与石墨烯产业化的企业顺利入驻,我们可以24小时工作,不分昼夜做方案解决企业的难题。”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打造上下游产业链条方面,重庆高新区对石墨烯产业给予土地供应、厂房租金、人才吸引以及上下游供应链等全方位的支持。
与此同时,重庆高新区还正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编制石墨烯产业发展规划,把更多的终端企业吸引到重庆,共同进行产业化研发,构建石墨烯产业集群。
未来,重庆高新区将勇当重庆市改革发展先锋,强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城市开发、科技创新引领和对外开放合作,确保实现高新区“三次创业”高品质、高效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构建形成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完善服务体系
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重庆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着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产业等扶持服务,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加快释放。
重庆川深金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年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对于该企业而言,无论是研发还是扩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前,公司要派专人去银行排队等待审批,放款时间长。而在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公司顺利从"助保贷"中拿到了1000万元贷款。以前公司贷款都需要硬的抵押物,贷款额度还要打折,现在公司只要出500万元的抵押,就能拿到1000万元的资金,这对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来说,可以用"及时雨"来形容。”该公司副总经历朱晋川表示,在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的帮扶下,川深新材料公司各项融资成本减少了很多,现在企业拿到的这些钱,让不少业内同行都很羡慕。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这是一项很大的助力,甚至可以说是取胜的关键之笔。
据了解,在大力扶持科技企业发展方面,重庆高新区将科技金融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从最先开展的“助保贷”和“就业贷”,到后来的“统贷统还”、“银保贷”、“微贷”等10余项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充分满足了不同企业的需求。仅今年上半年,重庆高新区就已帮助企业融资6350万元,累计提供贷款达2.4亿元。在股权融资方面,重庆高新区还组建了科兴乾健、高新金控等股权投资机构,并积极吸引风投机构进入,为入驻企业提供投资服务。此外,重庆高新区还大力支持辖区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对进入“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对在境内外交易所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等扶持政策。
在人才支撑科技创新方面,重庆高新区同样成绩斐然。据了解,重庆高新区先后获批重庆市首批“人才特区”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集聚中央“千人计划”人才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4人、国家和市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5人、重庆市两江学者2人、重庆市百名工程技术高端人才2人以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多名。2014年上半年重庆高新区2名企业负责人分别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名单和2013年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成绩代表着过去,而未来,重庆高新区“三次创业”任重道远。下一步,重庆高新区将根据科技部“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精神,按照“做大总量、提质增效、展示形象、创新驱动”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主体培育、平台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合作”四大工程,加快建成在重庆有辐射力、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高新区。